以“六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以“六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江南笑 2024-10-23 生活 37 次浏览 0个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讲话并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新澳天天开奖资料大全 ,科技成语分析落实_ios6.098。”习近平总书记以“六力”凝练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总要求,充分体现了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总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杀码,重要性解释落实方法_钻石版5.781

  以思政引领力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加强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把牢思想阵地、站稳政治立场的集中体现。学校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在学校教育中强化思政引领力既要深化教育内容,又要根据时代发展创新方式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学校要以学生思想需求为基点,深化教育叙事话语的创新探索,将主流意识形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让教育内容呈现鲜明的政治性、现实性、引领性。同时,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不仅要在专门的思政课程中讲深、讲活、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核心内容,还要将思政元素系统融入学科专业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以人才竞争力塑造强国建设新优势。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学校应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鼓励跨学科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管家婆必中一肖一鸣 ,收益成语分析落实_钱包版5.842。如从个人角度出发,可制定人才动态培养机制,形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应加快培养交叉学科紧缺人才,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在个人与国家的同向发展中,形成可持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共识,从而为强国建设汇聚起更加广泛的人才资源。

  以科技支撑力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实现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以科技作为支撑。学校作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主阵地,应充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以人工智能精准赋能学校教育教学,为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如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探索宇宙的奥秘,感受历史的深度;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让复杂的生物结构、物理现象生动展现在学生眼前,极大地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便捷地服务于广大师生,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以民生保障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202管家婆一肖一码 ,确保成语解释落实的问题_优选版0.692。教育具有民生属性,教育高质量发展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强大的民生保障力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推动城乡、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有效破解“农村弱、城镇挤”“入学难”等问题。具体来说,政府应根据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短教育的贫富差距,确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积极发动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到教育管理和保障体制改革中,推动教育更好发挥基础工程、民生工程的作用,让教育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社会成员。

  以社会协同力构筑健康教育新生态。在国家教育事业中增进社会协同力,既是构筑健康教育新生态的具体表现,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价值导向。在我国的教育治理体系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制度化的教育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教育治理、参与服务、协同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形成社会组织对教育资源供给的协同力,以社区、社会教育机构、公共文化机构等为主体和载体,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保障渠道,利用多种形式实现教育资源的有序共享;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支持服务全面育人的协同力,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让多元社会组织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同向发力、凝聚合力,形成相互协作、交互发展的育人力量。

  以国际影响力展现中国教育新范式。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是衡量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建设宽领域、立体化的国际教育合作平台,强化同国际组织、各国政府、教育机构的文化交流,将我国优秀的教育成果、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向世界,提升中国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教育公共产品,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充分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在我国教育体系下,高校要有意识加强对国际组织人才能力素养的培养和对国际组织人才的选拔输送力度,培育能够在全球教育治理领域发声的专业人才,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全方位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六力”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中展现了强大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在奋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要以“六力”凝聚教育强国力量、夯实教育之基,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篇章。

  (作者分别系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个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3VSZ165)

  《中国教师报》2024年10月09日第9版

  作者:许芳菲 张世昌

转载请注明来自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以“六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