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设支持股市工具、储户转售大额存单、外资回流中国⋯⋯系列政策利好下,市场资金逐渐活跃
文|《财经》记者 唐郡 康恺 陈洪杰
谁也没有料到,中国股市的熊牛切换,只需一场新闻发布会的时间。
9月24日,A股、港股迎来久违的大涨。A股上证指数单日涨幅达4.15%,港股恒生指数上涨4.13%。高盛机构经纪部门报告显示,当日中国股票录得2021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净买入,为过去十年内次高水平。
伴随中国股市同频共进的则是市场资金活跃度提升。
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公告称,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下称SFISF),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况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该工具获得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市。
次日,有媒体报道称,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已申报方案,中信证券申报金额约100亿元。一位知情人士对《财经》表示,当前SFISF确实已经开收申报材料,但进一步落地还需要一些时间。
不仅如此,此前央行宣布设立的另一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股票增持、回购专项再贷款”也已进入收材料阶段。《财经》多方获悉,部分国有大行已经有所行动。
“周三(10月9日)市场一度面临调整压力,参与者对于后续股市流动性的担忧加剧时,央行在周四早上8点即发布公告,推出互换便利工具,明确释放了维稳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信号。”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撰文称。
将视线拉回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央行将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强度,并发布前述两项支持股市的新工具。
支持股市的两项工具首期额度分别为5000亿元和3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容。“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第一期3000亿元,可以再来3000亿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个3000亿元,都是可以的。”潘功胜说。
“过去央行都是严防死守,限制信贷资金入市,这次突然推出一个直接针对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让大家感到比较意外。”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财经》表示,“潘行长说如果用得好还可以视情况增加规模,这让大家联想到2012年,时任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公开表态‘不计一切代价保卫欧元’。”
发布会当天,A股、港股双双大涨,“9·24”行情由此起步。Wind(万得)数据显示,9月23日-27日当周,A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扳指分别上涨12.81%、17.83%和10%;港股恒生指数上涨13%。
政策利好之下,国内存款、理财的市场资金开始一度活跃。9月中旬,年利率3%的大额存单还一单难求,而到了9月底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出现了转让潮。
与此同时,随着美联储降息落地,全球流动性也悄然转向。
“目前,全球资产配置者投资新兴市场的资金尚未大幅流入,主要资金在新兴市场内部轮动,一些已从印度、韩国等市场减仓。”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对《财经》表示,“不仅如此,更需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及美国市场变动。美联储降息后,流动性便开始释放。但如果要让投资者投资新兴市场而非美国,就需要让该市场有更高的投资回报。”
国庆假期后首个工作日(10月8日),A股高开10%,站上3674点,近千股涨停。
当日开盘后20分钟,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72分钟后,破2万亿元。截至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超3.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远超同期美股成交额。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股市快速大幅拉升,金融管理部门开始进行风险提示。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徐忠发文强调,“互换便利”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基础货币投放,不存在“扩表”,并不是所谓的“央行下场入市”;“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也并不代表银行资金进入股市。
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金融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保护,强化内控和合规管理,严控加杠杆。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
10月8日A股冲高之后,涨幅逐渐收缩至5%以内,而港股下跌9.41%,吐回国庆假期全部涨幅。此后,A股、港股继续回调。截至10月11日收盘,A股沪指逼近3200点,港股恒生指数从23000点以上的高位回落至21000点附近。
“9·24”行情是昙花一现,还是牛市起点?业内人士认为,市场流动性转向之际亦要保持冷静稳妥。
两项支持股市工具:首期释放8000亿元
在“9·24行情”中,央行首次推出的两项支持股市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获得高度关注。
10月10日,央行公告创设SFISF,标志着中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
据悉,SFISF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运用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操作规模视情况可进一步扩大。
据接近央行人士介绍,SFISF期限不超过一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可能会视情况扩大。这些操作上的灵活性均表明,该工具未来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据了解,央行将通过特定的一级交易商开展操作,通过观察一级交易商名单,可能是中债信用增进公司。
“互换便利工具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考虑到当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中,一级交易商名单中仅有两家证券公司。”陶川表示,“所以即使该工具投入使用,可能也局限于头部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并不会覆盖所有的非银机构。”
据观察,在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中,仅有的两家证券公司分别是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据媒体报道,两家均已提交相关方案。
“机构申报使用SFISF的积极性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如机构自身的流动性状况、对于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判断、风控合规要求等,外部因素如SFISF的费率等。”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对《财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部分观点认为,SFISF意味着“央行下场入市”或量化宽松。对此,管涛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SFISF是“以券换券”,机构不能直接从央行获取资金,不直接影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相关风险仍由机构承担。
另一项新工具“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对于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央行将给予100%的再贷款资金支持。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
一位股份行人士对《财经》表示,“优质上市公司肯定是业务机会,商业银行对该项工具有一定积极性,但目前如何落地、操作细则还不清楚。”
早在9月25日,有股份行已在内部下达通知,开展“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业务营销工作。
《财经》获取的文件显示,根据相关规则和市场情况,该行将股票回购专项贷款和股票增持专项贷款的期限确定为原则上不超过三年。价格上,按照央行此前披露,该项再贷款工具利率为1.75%,而商业银行对客户发放的贷款利率在2.25%左右。客户方面,该行将优先支持纳入其上市公司白名单的客户;对于股票增持贷款,优先支持市值稳定,股票二级市场交易活跃、流动性较好,纳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的股票。
10月8日,A股科创板上市公司佰仁医疗(688198.SH)公告称,为了响应央行的政策引导,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金磊拟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增持该公司股票不低于10万股。当日,佰仁医疗股价封涨停,涨幅20%。
此外,据证券时报报道,在前述发布会现场,潘功胜表示,股市平准基金正在研究中2024新澳资料大全免费下载,重要性解释落实方法_钻石版5.781。所谓平准基金,是在市场无法完成自我修复的时候,政府或相关机构为了稳定市场而成立的基金,主要是通过买卖证券来平抑市场波动,起到直接的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这是政府采取的一种非常规救市手段。
有观点认为,正是该消息发布后,A股和港股出现了大幅拉升。
两天后的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多位分析人士表示,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时隔两个月,政治局会议再度部署经济工作,在以往并不多见。
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对资本市场,会议表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同时,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对此,管涛表示,“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与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提法相比,目标更明确,体现了决策层对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我们不仅要看央行的表态,更要看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公报中,决策层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
会议次日,全面降准降息落地。
央行公告称,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潘功胜表示,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状况,央行可能进一步降准0.25个-0.5个百分点。
政策利率方面,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70%调整为1.50%,降息20BP(基点),单次降息幅度为2021年以来最大。预计将带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约30BP,进而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等随之下行20BP-25BP。
此外,9月29日晚间,央行一口气公告落地四项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其中包括统一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优化调整房贷利率定价机制等。当晚,沪广深三城市连夜松绑楼市,宣布放宽甚至取消楼市限购等举措。
降准降息落地当日,A股、港股继续高开高走。其间,上海交易所股票竞价交易一度出现成交确认缓慢的异常,市场调侃称系统“被股市热潮挤爆了”。
“当天交易已经不只是拥堵,是完全无法成交,这显示交易所主机受到冲击后出现宕机。”一位股票交易员告诉《财经》,这之后几天交易量比宕机后双倍压力测试的量还要大。
Wind(万得)数据显示,9月25日-10月10日,A股单日成交额连续七个交易日超过1万亿元。其中,10月8日-9日,A股成交金额分别为3.48万亿元、2.97万亿元,均超过同期美股成交金额。
从市值来看,截至9月底,A股沪深两市总市值达84.28万亿元,较8月底增加超14万亿元。
储户转让大额存单:9月底出现转让潮
赚钱效应影响下,存款、理财资金一度跑步入场。
9月中旬,年利率3%的大额存单还一单难求,而到了9月底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出现了转让潮。
10月9日下午收盘后,一家民营银行手机App中的转让区有近200单5年期、利率为3.15%的大额存单。这些产品的剩余期限多在4年11个月以上,储户持有时间不足1个月。
在一些股份制银行的转让区内,同样出现了大量的待转让大额存单。“我之前想捡漏,但转让的存单很少,没机会,现在存单的数量多了数倍。”一名储户称。
更有储户愿意牺牲部分利息转让存单。有媒体报道,有转让的大额存单测算年利率最高为6.92%。存单详情显示,这张存单本金30万元,年利率3.55%,存期3年(2021年11月29日-2024年11月29日),而现在储户愿意提前支付高息,以32.87万元进行转让。
在国有大行大额存单转让服务区内,3%利率的大额存单也屡见不鲜。目前国有大行发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在2.15%左右,二者相差了至少85BP(基点)。
为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额存单从火爆走向了“落寞”新澳天天开奖资料大全 ,科技成语分析落实_ios6.098?在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看来,与股市大涨、吸引力增大有很大关系。单从存款角度看,考虑到新一轮存款降息在即,在降息前转让大额存单是不理性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改变资金用途,存单转让获得的资金不再买入新的存款。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近期只有权益资产收益率预期大幅提升,因此可以合理推断,资金流出大额存单后,大概率会流向资本市场。
“在利率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的迹象确实反常。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数据按月更新,因此目前还无法看到全量的存款数据变动情况,但是推测应该和资金进入股市密切相关。”金融监管资深专家周毅钦称。
据工商银行数据,9月27日其银证转账净值指数飙升至7.04,创下2021年以来三年半的新高。该指数定义是,对应交易日工商银行账户银证转账净转入证券市场金额与2017年账户银证转账净转入证券市场资金量日均值的比值,直观反映了交易日工商银行全部投资者净转入证券市场资金量的情况。“这也直接说明了大量资金正在跑步入市。”周毅钦表示。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4年8月,发行的大额存单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62%,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81%,1年期平均利率为1.91%,2年期平均利率为2.12%,3年期平均利率为2.43%,5年期平均利率为2.39%。和上个月相比,大额存单各期限平均利率均下跌,3个月期跌幅为4.8BP,6个月期跌幅为6.5BP,1年跌幅为9.9BP,2年期跌幅为14.9BP,3年期跌幅为9.3BP。
此外,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4万只,募集资金33.68万亿元,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
银行理财的规模亦明显缩减。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29.27万亿元,较8月末下降7826亿元。9月以来理财规模减小有季节性因素,原因是季末理财回表到银行存款。
但10月以来,理财规模却继续减少,与往年理财规模出现增长存在背离。招商证券数据显示,9月29日-10月6日,理财规模减少了677亿元。
“9月底,在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出台后,权益市场释放积极信号,股市大涨。”有行业分析人士称,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债市有所调整,而以固收类资产为主要配置方向的银行理财也受到影响,产品收益有所下降。银行理财可能在短期内面临一定压力。
在机构层面,10月8日,中邮理财称,股债跷跷板效应重出江湖,债市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出现了频繁调整,因此导致了理财产品净值回撤。此时配置含权的股债混合类理财产品,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债市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分享权益市场上涨机遇。
同日,平安理财公告称,因已垫支的金额达到设定的垫支总额(即客户快速赎回申请总额度超过限额),即时起暂停提供平安银行代销的平安理财旗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快速赎回服务,预计最晚2024年10月9日0时恢复正常。
外资回流中国:今夏已埋伏笔
外资也在回流中国股市。Choice数据显示,9月30日,A股北向资金突破3000亿元成交额;10月8日,北向资金成交额再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北向资金是指,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渠道进入A股的国际资本。
港股方面,据华福证券测算,9月中下旬以来,国际资金净流入港股规模达396亿港元,超过南向资金的205亿港元。南向资金是指,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渠道进入港股的内地资本。
对于流入中国权益资产的外资,市场主要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短线交易的“对冲基金”;另一类则是长线投资的资金,后者又被称为“long only”资本,意寓看向长远。
“外资流入A股的资金增多,与其估值上升密切相关。港股方面,其第一波上涨主要是对冲基金空头回补推动的。随后,港股估值不断变高,追涨的外资也越来越多。”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对《财经》说道。
在中国政府出台一揽子刺激政策后,A股、港股一路高歌猛进。9月25日,沪深京三市上演普涨行情,超4100只个股上涨。9月30日,万得全A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为2015年6月以来首次。9月30日-10月7日,香港恒生指数从21175点直冲23099点,涨幅达9.09%。
据中金测算,9月26日-10月2日,A股流入被动外资26.4亿美元,港股和ADR(美国存托凭证)流入28.7亿美元,规模是前一周的3倍-4倍,创2016年来新高。
对于对冲资金走势,券商是重要的观察窗口,因为对冲基金是其最主要的客户。“虽然从外资资金规模来看,对冲基金仅占两成,但其占总交易量的近八成。对冲基金善用杠杆,是交易主力。”孟磊表示。
对于“long only”的长线资金,近期投向中国的资本也日渐增多。“中国股市上涨后,很多长线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兴趣都增多了。很多基金一迟疑就买不到极具估值吸引力的中国股票了,因为交易太拥挤,涨太快了。”埃德蒙罗斯柴尔德资产管理公司新兴市场投资经理包夏东告诉《财经》。
这样的热情在今夏便已埋下伏笔。彼时,包夏东从巴黎回国调研,意外遇见了北极星资本(Polaris Capital)、瑞万通博(Vontobel)、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等一众海外长期价值投资者。
中金数据显示,截至10月5日的一周,连续流出65周后,海外主动资金首度转为净流入。当周海外主动型基金流入A股1.9亿美元,流入港股和ADR1.2亿美元。主动外资占比八成,远大于被动资金,因此也更重要、更能代表长线机构投资者。
长线外资持仓周期均以年为周期计算,短暂的估值上涨并非其加仓中国的主因。在富兰克林邓普顿新兴市场股票团队中国股票基金经理徐力高看来,长线资金更看重的是,在政府推出改善融资成本、房地产、资本市场等政策后,中国地产行业有望止跌回暖,消费潜能将逐步释放。
“其实前几年港股低迷的时候,我们的LP(有限合伙人)一直没有赎回基金,就是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潜力。”徐力高对《财经》说道,“在刺激政策出台后,外资的关切点首先在地产方面。如果地产企稳,就会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因为中国居民大多数的资产在房产上。接着,外资的关注点便在于这一效应是否会增加中国的消费。总体而言,外资对这些政策还是欢迎的。”
从欧资角度来看,长线资金的LP多为养老金、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等。包夏东表示,此番中国政府推出刺激政策,就像巴祖卡火箭筒式(Bazooka)一样强力。“我们的客户不是快进快出的,我们更关注的是刺激政策的细节和持久性,以及对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的影响。”
从资金流向来看,Wind数据显示,近60日,紫金矿业为陆股通净买入额最多的股票,为20.82亿元。此外,华泰证券、平安银行、中国平安等金融股亦受青睐。不过,随着股市估值下跌,一些新能源股票亦遭外资抛售。比如,宁德时代为过去60日陆股通净卖出额最多的股票,达48.50亿元。
在徐力高看来,长线资金更着眼长期。对当前波动较大的新能源股票,他认为其仍具投资价值。“新能源连接着两侧,一侧是环保,另一侧是工业升级。目前,中国在能源及工业产业链发展相对全面。在供给逐渐出清后,行业开始洗牌,随后新能源行业龙头更为稳固,这便成了较好的投资标的。从全球来看,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和成本有明显优势。”他说。
他还表示,长线外资聚焦中国市场的主要问题有二:其一,房地产是否能够企稳,不拖累经济增长;其二,哪些产业可以接棒房地产,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动能。新能源、新兴制造业的发展便是这一问题的重要线索。
港股方面,在国庆期间的四个交易日内,非银金融、传媒、银行机构板块,位居港股机构资金买入成交额前三。
细分来看,非银金融板块买入成交额中,保险买入成交额最多,高于多元金融和证券的总额。在传媒、银行等板块,以腾讯、微博为代表的社交行业,及国有大型银行的成交额位居榜首。
在包夏东看来,腾讯等“白马股”一直是外资投资中国的“心头好”。它符合外资投资的几大原则:企业透明度高,股东结构更易理解,基本面变化可映射到企业盈利,且有一定的护城河。
“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其成长固然会放缓,对我们来说,在这个估值买这样的股票其实是价值投资。”他说,“这样的股票更让我们放心,因为它们会回购股票。这不仅体现了其稳定的现金流,更可以增厚股东回报。”
不过,随着估值变化,交易型外资再度从港股净流出。据华泰证券估计,9月26日至10月2日净流出7.26亿美元。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我们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波动性。此前A股和港股估值较低,如果经济向好,我们期待投资中国市场可以有优于其他新兴市场,甚至印度的回报。”包夏东说。
这体现了外资在华配置的视角——全球流动性。即是否配置中国市场,要与亚洲新兴市场及美国市场的收益率比较。
在孟磊看来,目前,全球资产配置者投资新兴市场的资金尚未大幅流入,主要资金在新兴市场内部轮动,一些已从印度、韩国等市场减仓,估值和相对市场表现等因素是轮动主因。
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6日的一周,印度股市遭遇全球基金1999年以来的最大净抛售。
但包夏东对上述观点持不同意见。“首先,外资在印度市场的话语权较弱。印度国内散户和机构买入股票的资金量远超外资的卖出量。其次,印度很多企业正准备IPO(首次公开募股)。外资在印度市场获利后,仍希望可以在该市场打新,这意味着外资仍有可能留在印度。”
在孟磊看来,相较于亚洲市场内部,美国货币政策及市场变动更为重要。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后,流动性便开始释放。投资人投资新兴市场,就需要有比在美国更高的回报。“未来想要更多资金流入中国市场,就不能只靠资金轮动的钱,还需要有更多欧美资本申购中国投资基金。”他说。
流动性转向风险:后续资金如何衔接
在孟磊看来,散户、险资、外资均在加仓中国股票市场。“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高频数据,但可以从一些侧面角度来观察。”
多位分析人士对《财经》表示,散户是近期入市重要增量资金,因为当前新开户的热情比较高。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多家券商公告营业部正常营业,方便为客户办理部分证券业务,并支持7×24小时手机开户。多位券商客户经理告诉《财经》,近期开户业务火爆。“一天开的户,比之前一个月都多。”
国庆假期后第一天(10月8日),工商银行银证转账净值指数飙升,达到54.88。当天,A股成交额超过3.4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据瑞银量化团队测算,目前散户对A股交易的参与度已经回到2021年的高点了。
据中信建投统计,9月30日,A股市场资金整体呈现强劲的净流入趋势,单日流入达到了1461.86亿元。其中,机构资金净流入188.12亿元,中小单资金流入尤为突出,分别为392.56亿元和697.79亿元,整体市场情绪高涨。
前述股票交易员告诉《财经》,中小单资金通常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但也不排除是部分机构的程序化交易,为了追个市场均价把机构资金拆小后买入。
公募基金亦是配置股票的重要力量。孟磊进一步表示,公募一般来说一直都偏向于高仓位运行的,所以并不存在加减仓调节的过程。从新发基金情况来看,9月最后一周,公募新发基金数量达200亿元左右,为过去两年以来最高的单周水平,说明确实有一定的散户开始认购新发基金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报道称,近期银行消费贷业务量上升,部分投资者考虑“加杠杆入市”。
《财经》获悉,金融管理部门近日已对商业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金融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保护,强化内控和合规管理,严控加杠杆。多位银行业人士对《财经》表示,除了并购贷款,一直以来银行信贷资金都严禁违规进入股市。
面对新股民的投资热情,多家券商开始提示风险。中信证券发布“致首次入市的新朋友”,叮嘱新股民:“莫着急,走稳些。”中金财富发布致买方投顾投资人的一封信称,“市场起飞时,坐稳扶好更为重要澳门4949精准免费大全 ,确保成语解释落实的问题_优选版0.692。”
险资方面,孟磊称,从国内机构方面,根据公开资料,某保险公司三季报预告称,它从权益市场获得非常好的收益,间接证明该公司在9月时没有减仓A股,甚至是加仓的。
另有险资人士对《财经》表示,险资配置股票的比例本身不算太高,很容易满仓,本轮行情其所在机构部分账户已是满仓状态,但总体持仓增长不算太多,主要是换手实现利润。“我感觉现在对机构来说是板块调整的机会,而不是单纯加减仓位的机会,可以趁机换品种,挣钱弥补前三季度亏损。”该人士称。
外资方面,孟磊表示,目前被动、主动外资投资者类型都在买。一方面,在A股、港股上涨时,对冲基金因追求估值而加仓。另一方面,长线投资者因刺激政策预期,看好中国地产企稳、消费回暖,进而加仓中国市场。
“踏空的可能是部分私募机构,目前有些私募的业绩没有明显反弹,说明他们股票仓位可能不高。”孟磊说。
伴随多路资金进场,10月8日开盘,上证指数高开10.13%,报3674.4点;深证成指涨12.67%,创业板指涨18.44%。近千只股票竞价涨停,超百只宽基ETF涨停。当日,A股整体交投活跃,单日成交量触及3.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股市行情能否持续?
对于后续增量资金,不少人提及央行两项支持资本市场新工具可能为股市注入8000亿元及以上流动性。
对此,多位专业人士呼吁理性看待。
李迅雷表示,互换便利等市场流动性工具是把双刃剑。
以SFISF为例,在李迅雷看来,该工具最大的优势在于增强市场的应急能力,在出现急跌和流动性风险时,该政策可为机构提供更大的救市力度,大大提高了应对危机的效率。但任何救市工具都不是万能的,仍然具有“双刃剑”效应。最显著的是可能加剧市场的“助涨助跌”效应。在市场情绪亢奋时,机构可能借机大幅加杠杆,导致市场涨幅过大;而在市场下跌时,机构可能因为悲观情绪而不愿意利用这一政策加仓,无法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这种频繁的大幅波动可能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增长,不利于形成理想的‘慢牛’行情。”李迅雷建议,“我们必须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其中,培育壮大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线资金力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同时,李迅雷对《财经》表示,股市能否长期上涨不仅是资金面的问题,更要看基本面。
“长期资金更要考虑收益问题,其能否入市,核心在于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盈利能力能否持续提升。”李迅雷表示,2023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5.2%,民营企业利润增速超过4%,同期上市公司的盈利却是负增长,说明上市公司竞争力还有提升空间。
管涛亦撰文指出,“只有实体经济好转,企业经营改善,居民收入增加,金融市场上涨的基础才能得到夯实。”他进一步表示,当前,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负担较重,投资消费的意愿及能力不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政府逆周期加杠杆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454411 ,重要性解释落实方法_钻石版5.781
近段时间以来,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呼吁,加大财政刺激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建议,以一揽子刺激加改革的经济振兴方案实质性扩大内需。“以发行超长期国债为主筹措资金,在一到两年时间内,形成不低于10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规模。”
李迅雷建议,用中央财政发债来置换地方隐债;今年净增加特别国债或专项债超过2万亿。以后也应该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开支用来置换隐债和改善民生。
据国新办消息,10月12日上午将召开新闻发布会,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相关消息引发市场关于新一轮财政刺激举措的畅想。对此,李迅雷提醒道,财政预算的变动需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财税金融政策并不是推出一轮就结束了,如果力度不够,后续可以增加。预计后续增量政策将不断出台,股市也会继续活跃下去。”李迅雷表示。
责编|秦李欣
题图|IC
来源:财经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自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新澳2024大全正版免费资料 ,科技成语分析落实_ios6.098》